走進博山 | |||
| |||
博山區總面積698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42.09萬,轄7個鎮、3個街道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,共289個村(社區),是縣委書記的榜樣——焦裕祿的故鄉,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、中國泵業名城、華夏孝鄉、中華陶琉文化城、中國琉璃之鄉、中國魯菜名城、中國魯菜發源地。 博山是一座處于轉型發展中的老工業城市。近現代工業自1904年起步,上世紀五十年代起,國家和省市依托博山豐富的煤炭、陶土、焦寶石等資源,陸續在博山建設資源型企業以及上下游配套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近40家,國內第一輛雙層巴士、第一臺齒輪減速三相異步電動機、第一臺履帶車輛電機在博山生產。近年來,博山堅持工業立區、工業強區不動搖,深入實施“雙招雙引”“四換三名”“技術改造突破年”等一系列重大工程,積極探索“畝均論英雄”改革,全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,工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。目前已形成機電泵業、汽車部件、新型材料、健康醫藥等主導產業,規劃建設了機電泵、汽車智造、健康醫藥、新材料、氫能源、數字經濟、鑄造、陶瓷琉璃、預制食品9個特色產業園區,創造了機電泵、陶琉等10個省級以上優質產品生產基地,成長起了金晶、東佳、佶締納士、華成等一批龍頭企業,引進了愛德曼氫能源、上海聲通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一批優質項目,氫能源、數字經濟等新經濟、新業態開始起勢。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7家,被確定為國家火炬計劃泵類產業基地、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、山東省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、山東省優質泵類產品生產基地。 博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。1734年(清雍正十二年)建縣,1955年設立博山區,是原淄博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。博山陶琉文化、飲食文化、紅色文化源遠流長。陶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龍山文化時期,琉璃內畫有“山東畫派”之稱,是中國五大瓷都之一,發現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古琉璃爐遺址、誕生了中國最早也是唯一的爐神廟、著就了中國古代第一部琉璃專著、建成了中國第一家琉璃博物館。全區省級以上陶琉藝術大師123人,金祥琉璃榮獲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,西冶琉璃、魯玉陶瓷、博山琉璃“雞油黃”驚艷亮相上合組織青島峰會,有著“世界琉璃在中國,中國琉璃在博山”之稱,依托山頭古窯村打造的顏神古鎮,成為著名的網紅打卡地。博山是魯菜的重要發源地,民間廣泛流傳著“待要吃好飯,圍著博山轉”的諺語,聚樂村、清梅居等餐飲老字號被評為“中華老字號”,清梅居商標被評為“中國馳名商標”,特色小吃產業化發展,推出“四菜一湯”博山預制菜,博山四四席、香酥牛肉干手工制作技藝被公布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,擁有11位中國烹飪大師,17位中國魯菜大師。同時,博山還擁有以焦裕祿紀念館、原山艱苦創業基地為代表的紅色文化,是清代帝師孫廷銓、現實主義詩人趙執信的故鄉,擁有始建于春秋時期的齊長城、齊魯會盟遺址、齊魯亮兵臺以及國家級保護文物唐代建筑顏文姜祠等古跡。 博山是一座生態優美的美麗山城。博山山城特色鮮明,整座城市依山而建,城在山中,山在城中,全區大小山頭800多個,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7.85%,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.39%,素有“魯中山水畫廊”和“淄博后花園”的美譽。生態旅游資源豐富,擁有魯山、原山、開元溶洞、陶琉藝術中心國家4A級景區4處。水系特色鮮明,全區大小泉眼36個,素有“濟南72泉、博山36泉”之稱。近年來,博山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,相繼打造了紅葉柿巖、三水源等特色景點,康養產業初具規模,創建為全省首批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區,被評為“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基地”。博山的南部區域生態更加優良,孝婦河、淄河兩條河流發源于此,是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,小地域、小氣候獨特,土壤富含有機質,適合發展特色農業,在這里,我們重點發展高效生態農業,并逐步打造成了博山的一張靚麗名片,是全國最大的桔梗加工集散地和山東省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,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產業強鎮、國家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、省級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范區、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區、第一批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、獼猴桃省級農產品優勢區。 | |||
【打印本頁】【關閉窗口】 |